9月28日,鲁迅文学奖获得者、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丁晓平应邀作客我校省身讲堂第147讲,作题为《捡了故事,丢了历史——今天我们如何避免误读历史》的学术报告。本期讲堂由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、嘉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我校联合主办,是嘉兴市“2025丰子恺艺术周”的重要活动之一。校党委副书记陈立力主持报告会。

丁晓平从当下历史写作与阅读中普遍存在的“捡了故事,丢了历史”现象切入,深刻剖析了微观叙事、个人口述盛行可能带来的历史认知碎片化与整体性缺失的风险。他强调,历史是关乎民族根脉、国家命运和人民利益的宏大叙事,正确认识历史是正确认识过去、现在与未来的关键。

报告中,丁晓平结合他在《红船启航》《王明中毒事件调查》等党史军史研究中的具体实践,层层递进,提出了避免误读历史的几点核心见解:“不轻易迷信权威”,要有“吾爱吾师,但吾更爱真理”的怀疑精神;“不轻易相信一个人的口述史”,要树立大是大非的大历史视角;“不轻易对历史下结论”,要在可信的现代解读中主张正义。他最终总结出“宽容比自由更重要,正义比平等更重要”这一深刻结论,并引用梁晓声对文化的定义,呼吁大家成为植根于内心正义、拥有自觉、自由与善良的“有文化”之人。
报告结束后,陈立力代表学校向丁晓平赠送省身讲堂纪念杯。

汉语言244班郑静怡说:“丁老师的讲座让我深刻体会到,历史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,更是一种思维训练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应坚持唯物史观,在多元信息中保持清醒,用历史智慧指引人生方向。”
“过去阅读历史,我常常沉迷于新奇的故事与碎片化的细节。丁老师‘捡了故事,丢了历史’的警示,如警钟般敲醒了我。未来,我要培养自己的大历史观,努力做一个有历史感、有辨别力的时代新人。”制药231班洪裕翔表示。
嘉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嘉兴市作家协会相关负责人及文学爱好者,我校师生代表等近400人到场聆听。
丁晓平,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,鲁迅文学奖、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、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获得者。出版诗集、散文集、文学评论集、长篇小说、报告文学、传记文学等50余部单行本,计1000余万字,荣获文津图书奖、徐迟报告文学奖、中国文艺评论奖、人民文学奖等数十项文学和出版奖。其作品以严谨的历史考据与深沉的叙事风格见长,在党史军史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影响。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