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0日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复旦大学赵东元教授应邀作客嘉兴大学省身讲堂第137讲,为师生作题为“孔中看世界——无尽的科学前沿”主旨报告。嘉兴大学党委委员、副校长(主持日常工作)张琦主持报告。
“自然、宇宙从何而来?物质是什么?物质是由什么构成?”报告开始,赵东元院士以自然哲学作为引入,向师生抛出启发思考的三个问题,并从化学家的视角分享了人类认识物质,以及从分子水平、原子水平研究物质的科学历程。结合具体案例,赵东元院士全方位、系统性阐述了“什么是介孔材料”,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、研究成果、学术影响、应用领域等。他表示,介孔材料无处不在,在催化、储能、建筑、美妆、生物医疗、水处理等领域,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。他指出,正是无数科学家抱着对科学的热爱,对梦想的坚持,和对学术问题的钻研与创新,才实现了介孔材料领域的一次次研究突破和创新应用。
互动环节,现场师生踊跃提问。赵东元院士对师生提出的介孔材料应用、青年学子如何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保持科研定力、跨专业研究生如何快速适应新专业等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。
报告结束后,嘉兴大学副校长周宏伟向赵东元院士赠送省身讲堂纪念杯。
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朱龙凤博士说:“报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,对我今后的科研工作也起到了指导作用。赵院士从一维到三维,从对称到不对称,从基础到应用,给我们带来一场‘孔材料’的视觉盛宴。通过亲疏水基团的可控调节,恰到好处地合成出多种形状特异的介孔材料,促进应用领域的技术升级。”
“整场报告听下来,我感受到赵院士对专业要点信手拈来、逻辑清晰、由浅入深,从一维到三维,让我深受启发。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,我们青年学子要用科学的思维、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,做一个善于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人。”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研究生沈楹洁表示。
“听完赵院士的报告,我深感中国科技日新月异,同时领悟科研之路的艰辛与不易,”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研究生曹俊斌感叹道,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要立志以赵院士这样的科学家为榜样,怀揣爱国情怀,勇担时代重任,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。”
学校办公室、人事处、科技处、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、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等部门(单位)负责人及师生代表150余人到场聆听。